热点关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关注 >> 浏览文章

文艺界代表委员共话“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集体采写 来源:文艺报 浏览次数:3655次 更新时间:2024-03-1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的振兴尤为关键。近年来,中国作协组织实施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引导广大作家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乡村巨大变化。2023年5月,中国作协在作家周立波的家乡湖南益阳清溪村举办“作家活动周”并开展调研,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作家们真切感受到,在生活中、在人民中,生长着书房里所没有的智慧和力量。受访文艺界代表委员表示,要从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从新时代山乡巨变中获得精彩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坚持做生活的在场者,真心做人民的学生。

  积极书写中国乡村发生的新变化和新面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认为,乡村振兴包含很多内容,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涉及到新农村的发展,包括农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改善。此外,新农村的变化还包括农村产业的发展,比如乡村观光产业的发展,“有时候文旅融合带来的效益,比农民们在庄稼地里得到的回报还要高”。

  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文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文旅项目,需要有人通过文学的方式,去打捞和呈现地方和民族的文化特性以及当地地理的多样性、独特性,包括潜藏在其深处的故事传奇,借助文学与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给游客们带来更多自然风光和民俗之外的精神滋养。阿来表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用文化改造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希望广大作家积极书写中国乡村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推出更多质量更高、视野更宽、精神境界更高的文学作品。”

  “清溪村是周立波的故乡,是他创作《山乡巨变》的背景地。清溪人很好地抓住了这一文化元素,把它擦拭一新,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靠文化引领振兴的新路子。”回忆起自己两次前往湖南益阳清溪村考察调研的经历,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滕贞甫谈到,清溪村成为热门文旅线路,文学的功劳不可或缺,这是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清溪村有21家作家书屋,书屋带来了书香气,书香气带来了烟火气,烟火气又丰富了田园风,形成了人气旺、有生机的一幅新时代乡村风俗画。”

  滕贞甫认为,清溪村这个“文学村庄”的发展,让文学软实力有了“硬”作为,拉长了乡村振兴的“短板”,体现了以文培元、彰显人文的振兴理念,创造了一种乡村文明的新形态。

  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走到田间地头找感觉

  “为创作乡村振兴题材报告文学,一年多来,我走了9个市州、36个县、156个村庄,始终在不停了解乡村文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表示,文学艺术的“根”在人民,对乡村这片沃土的深入,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所带来的山乡巨变。近年来,贵州文学界组织开展“到人民中去——贵州作家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分批组织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深入贵州基层一线,开展“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全国文学名家大型采风活动,创作文学作品40多篇,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

  “文学赋能乡村振兴,作家责无旁贷。”欧阳黔森谈到,他今年的议案和建议之一,就是文学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是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见证者,也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我将以扎根生活、辉映时代的文艺创作,更好书写乡村振兴的文学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原社长徐锦庚认为,文学工作者既是生活的观察者、记录者、见证者,也应做生活的参与者、干预者、引领者。文学作品的分量取决于思想的含量,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取决于思想的穿透力。

  “‘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走到田间地头找感觉’,《人民日报》的这一经典采写理念,同样适用于新时代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话题。”徐锦庚表示,“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思考当代农村的发展走向、当代农业的经营方向、当代农民的精神追求,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把握时代脉搏,切合时代节拍,提炼创作主题,萃取素材原料;“走到田间地头找感觉”,就是要深入“三农”一线,与群众广交朋友,了解群众的酸甜苦辣、熟悉群众的喜怒哀乐、获取群众的认知情感、学习群众的鲜言活语,切实做到“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从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从乡村振兴、山乡巨变中挖掘源头活水,使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生动刻画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和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用文学的力量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协主席冉冉表示,乡村振兴给广大作家提供了珍贵契机,使其得以深入乡村,悉心观察参与,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成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见证者和记录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助力,文学也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得到了普及。“文学不仅能满足乡亲们的精神情感需求,也能激活他们的表达热情和能力,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文旅先行。文旅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大有可为。冉冉表示,让文学融入乡村旅游,有助于打造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把更多游客留在乡村,感受文学魅力,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通过对文学的了解、认知和亲近,也可促进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有助于创造性地转化利用乡土文学遗产,丰富其文化价值,更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已经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所生活的大地之上,切实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这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一个农民代表,我非常关注乡村振兴这个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马慧娟动情地说,“像宁夏青铜峡的作家之家、西吉的木兰书院,那里的写作者,有些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有些书写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有些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马慧娟认为,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作家应当用文学的方式深刻阐述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意义,书写乡村振兴中的故事和变化,用文学的力量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作家们的创作要跟上乡村发展的步伐,也要找到恰切的笔法,准确描绘乡村的变化。“我们应该走进乡村,与乡村居民交流,了解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思想上又有哪些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更全面地书写乡村,讲好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故事”。

  (统稿:康春华,文艺报记者集体采写)



错误: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