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浏览文章

国之重器:大国工匠精神
作者:吉林省 施立学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7395次 更新时间:2017-04-22

我点赞大国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当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四人,骑着骡子寻找大国工匠精神。在斗拱雄大,出檐深远的五台山佛光寺,在南禅寺佛殿,大国工匠精神是“达理”而“通情”的大地文化,是形制开阔,古朴大气的大唐风范;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到长安南郊明堂,从山西应县木塔到北京故宫太和殿,大国工匠精神是亲地倾向与恋木情节,它镌刻在“勾心斗角”的榫卯结构交接咬合处,由格肩榫、双夹榫、楔钉榫、穿带榫、燕尾榫、托肩榫、抱肩榫、粽角榫,组合了宫殿、庙宇、陵寝、王府、衙署、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与飞檐斗拱,而不费一钉一铆,即成半固结半活铰,可承受较大弯矩与弹跳巨大冲击波,那是对大国工匠精神的“殿试”;北京颐和园“四时占全,福寿满圆,天星落凡,水路龙安”,“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气魄和寓意,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在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小桥与自然山峦、开阔湖面间,展示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可谓匠心独运。

大国工匠精神源自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不分昏晓,抟黄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源自公输班老母乘木车,调机关,木制机器人赶车前行;造鸟鹊、木鸢翱翔天空 ,“三日不下”;源自神农行三湘四水,遍尝百草,以医民恙,“察其寒、之性,辨其、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

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坚韧;《天工开物》,一部造物文化的大历史,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担当;自喻候鸟“玄扈”的徐光启,冠带农耕,著《农政全书》,将大国工匠精神演义得尽致淋漓;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著《红楼梦》,书里书外皆是大国工匠精神;以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农村与市集,船只20余艘、房屋楼宇30余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180棵、动物209头(只)、1659人,大不足三厘米,小则如豆,各个形神具备,纤毫俱现,疏密有致地统一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变化的“清明上河图”,立体展示大国工匠精神;张果老倒骑毛驴,褡裢里,装日月,柴王爷手推独轮车,车载五岳与三山,压不垮的千年石拱赵州桥,拱卫着大国工匠精神;两千余年的《都江堰》,大国工匠精神,灌溉历史,灌溉古诗,灌溉田园。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大漠敦煌莫高窟,莫者,不可能、没有也,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印证大国工匠精神之伟大。

“三年斧子二年锛”,大国工匠精神在打扣、穿带、割角、封边、装饰、雕刻、组装、上漆、刮腻子里,在锛、凿、斧、锯、刨、锤、钻、铲、锉、尺、墨斗、班妻中;那篾,薄如纸,那丝,柔如水,大国工匠精神在篾织中开竹成片,破篾,抽丝,编织在抽象或具象的器具里,所以两只箩筐,站在街上一模一样,酷似一对双胞胎;衣复天下,大国工匠精神因“蜀桑万亩,吴蚕万机” 之绸、缎、棉、纺、绉、绫、罗丝帛,织就了从古长安出发,走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而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 一寸缂丝一寸金,大国工匠精神通经断纬,刺绣织锦,“织中之圣”的清乾隆缂丝岁寒三友图 ,翠意盎然,具笼罩天地之姿,晃亮了所有肤色的眼睛片瓦值千金,大国工匠精神用一把高岭土筑起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越窑、建窑、景德镇窑以及汝、官、哥、钧、定等五大名窑,通过刻、划、印、贴、剔花、透雕镂孔花纹装饰技巧,让产品“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瓷器(china)直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而名扬世界。

大国工匠精神,是耐得住清贫与寂寞,深耕所在领域的专注与坚守精神 。“春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可眠,秋怕蚊虫冬怕冷,收拾书箱好过年”,与大国工匠无涉;“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古而今来之浮躁,与大国工匠无缘;曹植“七步成诗”,成就不了大国工匠。“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如面壁十年之达摩,石壁留下隐约可见的水墨画像,才能“乘风而破万里浪,一苇撑破大江流”;才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才如明奇巧人王叔远,“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 象形,各具情态,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大国工匠精神,贵在细节,尚美、求新,求精面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庄子·徐无鬼》班斧运金,木匠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未碰伤郢人之鼻;《孟子·梁惠王上》,,察秋毫之末,是说清秋天,视力足以看野兽毫毛的尖端。靠着传承和钻研,在99.99%中追求101%,大国工匠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直可颠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俗谚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有“金属雕花”技能的胡双钱,凭借一双手、一台传统的铣钻床,仅用了一个多小时,打造36孔,精度要求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为火箭焊接“心脏”的高凤林,: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不出现一丝漏点;有大国工匠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又有大国工匠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

斧凿铲钻寻常用,曲尺墨斗有师传。大国工匠精神,早就注入中华民族基因,确需大力挖掘、延续与传承。子承父业,师师徒儿,薪火相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产品,是民族文化触发智慧灵感之迸发,是大国工匠生命的体验与延伸。古有玉玺,乃国之重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今有国之重器工匠精神,对工艺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无瑕的孜孜追求。对大国使命的担当与守护,其功业不仅镌刻于万里江山,同时引领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筑梦中国。

 

(作者系中国满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上一篇:淡之美 静如水
下一篇:故乡的河
错误: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