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浏览文章

地名探源与联想(两篇)
作者:四川省 范文金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6389次 更新时间:2018-04-19
三百块
  三百块是对300块梯田和傍边一些梯土的总称。位置在川南名山牛峰山牛头下面,左对潲缸山,右向亮洞山。
  300块梯田有好大?
  从古代到解放后土改时,这里也和全县一样,田土面积,以挑和石为基本单位。在正常年辰,如某块田能打1挑谷子,这块田的面积就是1挑。1挑水谷子晒干,用风车风去秕谷,约有4斗干谷子。1斗干谷子有30斤重、(4斗就是120斤)。如某块土1年产的大麦、小麦和包谷等共约1石,这块土的面积就是1石。1石10斗、(1斗50斤)、(一石就是500斤)。不够1挑大的田就以半挑、大半挑(7.5斗)、小半挑(3.5斗)作为面积。1斗10升。不够1斗大的土就以几升作为面积。
  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下田到土干了多少活路,按定额标准,该得多少工分,大家心中都有数。
  田土有肥有瘦。田土肥的,干活路时间少,产的粮食多,面积宽得的工分多。田土瘦的,干活时间多,产的粮食少,面积大,工分少。同工不同酬,显然不合理。因此,必须要按丈量面积评工分,才能调动广大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梯田的形状不规则,丈量得不一定很准确。笔者抬高一点,用整数便于计算。300块田丈量面积订为30亩。平均每块0.1亩。
  这里原是一大片湿坡地,荒山灌木丛中,隔不了多远,就凸露出石头。要把这片荒地开垦成水田,谈何容易。要把坡上的土取来将下面的低洼地填平,才能成为田坯。土方工程有多少,是难以计算的。
  有了田坯,还要有塍子,才能蓄水,成为能种水稻的田。
  300块梯田的塍子,每根都由两部分构成。内由泥土夯实,再美容;外有条石砌成堡坎。堡坎高约0.5米至2米,厚约0.4米。砌堡坎,不知用了多少方条石。砌堡坎是为了防止涨水季节山洪暴发冲毁田塍。
  是何时是谁来把这片荒地开垦成300块环山梯田和一些梯土的,无文字依据可考;老人们一代一代地走了,没留下确切可信的话,来回答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这次战天斗地的造田运动,很可能发生在明末清初。这段时期,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逃难到了这里的灾民,为了自己为了子孙能继续活下去,才不得己而为之。
  笔者这样说,并非闭门造车,毫无依据。
  三百块附近,没有人烟。要到弯刀坝糍粑坳和牛栏口上才有人烟。到了亮洞山前寨门下,才人烟渐多。这里的土著居民很少,多数是不知从何处来的移民。他们学会了和当地人通话,但他们内部人说的话,当地人就谁也听不子懂了。如果当地人到他们家做客,他们喜不喜欢你,准备做什么菜给你吃。他们夫妻微笑着说的话,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
  三百块下,有条小溪沟。它弯弯曲曲,流了两里多远,就到了喻家沟。喻家沟的住户,除一家姓王的以外,全是元朝开国皇帝川中铁改余姓的后裔。喻家沟村,现在属于双古镇喻家沟村一组。
  三百块下战天斗地的造田运动发生的同时,牛峰山、潲缸山和亮洞山已经建寨。这些寨的石围墙高到六七尺,厚到二三尺。每座山的寨门洞都凿于悬崖峭壁中。寨门是用熟铁皮包又厚又硬木板造成的,内用木棒为闩,战时有人把手。张献忠是明末清初足智多谋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带领精兵强将,攻打牛峰寨达3个月之久而不克。外地逃荒来的人们哪有能力到三座山寨上去生存。所以只好到寨下求生存求发展。
  要在山寨下来求生存求发展,不但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野兽斗。上世纪初,在喻家沟附近的倒插沟山上还有猛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亮洞山半山坡的树丛里,还有野猪和豪猪,经常出没。三舅他们,好不容易打死了一头野猪,我才有幸吃成了野猪肉。他们没打死豪猪,但我还保存得有豪猪刺。
  1958年下期,我在牛峰中学读高一。开校不久的一个星期六下午,班主任毕玉清和语文老师吴泽庶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三百块左下方搞支农活动,加厚加宽山塆塘滕。任务完成后,两位老师指三百块给我们看,并给我们讲了古代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后来我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去数那些田。第一次数有303块,第二次数就只有299块。数了几次,没有一次刚好300块的。我数都如此困难,古人开垦这片荒地,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我年事已高,脚力不足,怕走山路,无力去看三百块的变化。
  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三百块的环山梯田梯土,也和双古镇其他各村的环山梯田梯土一样,变成了环山茶场。夜深人静之时,我似乎听见机器采茶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连成一片。这当然是幻觉,但如果白天去看,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事实。

粮田与完粮
  荣县观山镇吴家湾村9组程绍明房子晒坝前有块田叫粮田,面积0.7。
  这块田为什么叫粮田?古代这里的一户人家,有数块田,其中这块田产的谷子刚好够完粮,所以叫粮田。
  土改后,农民积极送公粮。可是,当时各地乡政府都没来得及修粮仓,收公粮来只能暂时储存在屋较宽的农民家里。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农民,送公粮去交的地点在来牟乡大粪槽过去不远一户农民家。我村到那里约20多里。虽坡路多,但多数是石板路。只有到粮点不远才有几段土路,土路两边都是水田。为了少排队,送公粮的挑起公粮就是一路小跑。石板路耐踩。泥路不耐踩,没过几天就快被踩垮。幸好送公粮已接近尾声,就没必要担心路会踩垮。
  为什么要把公粮送到那里去交?因为那里离内(江)乐(山)公路只有两里多路,便于把公粮运往城市。
  政府担心送公粮的途中中暑,在适当处所设有茶水供应点。我村茶水供应点,设在程绍明屋后百把米处青冈坝青冈树下。送公粮的到了这里既可歇气,又可喝茶。供应茶水人是对面塘湾头徐年罗母亲。
她在青冈树下安了一口茶缸,把开水挑去倒进缸里,把泡桶茶泡出香味,在茶水上浮放几个茶碗,便于饮茶人使用。
  台观公社地域偏僻,县内和复兴,观山,来牟公社毗连,县外和东林,竹园接壤。为了按时完成公粮统购任务,不拖全区后腿。区上对于就近入库作了合理安排。1,2,8三个大队谷子送观山粮所入库,3大队下5队送竹园区粮站,上5队既可送观山粮所,又可送竹园粮站。那里不挤就往那里送。4,5,6,9四个大队全部送竹园粮站,7大队送复兴粮所。
  9大队桐子湾小队,山深林密,土多田少。盛产桐子,棬子和毛竹:盛产小麦,包谷和红苕:谷子单产低,总产数量不大。已开校几天了,才完成了谷子入库任务。但汉俊老师走教,有天晚饭时,她母亲抱怨说:“汉俊,太不合理了。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种点谷子出来,全部送给了外国。”
  汉俊在母亲面前不敢笑。
  他把一肚皮的笑沤在心里。第二天一早他到了办公室见了我就笑得死去活来。
  等他笑完了,我问他为什么笑。他把笑的原因给我讲了,并说他母亲不识字,觉悟太低。把竹园看成外国。
  我说:“你还好意思笑我姑妈。她虽不识字,但有爱国之心。你为什么不给她说,竹园不是外国。”
  高级社前,只交公粮,不卖征够。
  土改后几年,公粮交谷子。实际是把谷子折算成钱(人民币)来交的。上等谷子每斤4.8分。卖余粮也是一样。
  从高级社起,到人民公社,至到公社解体。完公粮统购的品种增加。以我队为例,除谷子外,增加了小麦,胡豆,黄豆和皮棉。
  不管怎么说,交公粮不交钱而交实物,给干部和群众带来很多麻烦。这些麻烦,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天气好,打谷子,干部群都玩命。早晨,每架桶打的谷子,人平要达到两百斤以上才收工。上午要打到下午三四点钟才收工。回家慌
忙填饱肚皮就挑谷子到观山粮所去交。队长会计等四五人要跑前头。他们把谷子挑到观山粮所万担仓。一人守护谷子和工具,两三人去抢皮罗。抢到皮罗就不放,直到我队的谷子过完秤为止。会计要把支数,随时和收粮员核对。我是记分员,保管员,司秤员称完所有送公粮的挑的谷子才收秤,我要记完数才走。我走时天已黑,三四个哥儿们陪我一起挑着粮谷跑。我们都挑130斤,皮8斤,共138斤。一口气挑到茶子林。歇口气又跑。去宴了抢不到皮罗就麻烦了,往往要半夜才能回家。如挑到竹园去完,路比观山多十五六里,坡路就有十多里。途中如遇阵雨,只好到人家屋檐下去躲雨。雨过天晴,路滑难走。
  母亲是1976年4月11日走的。她走前几年多次说过,完粮不交实物而交钱(完农业税),天下就太平了,国家就富强了。
  改革开放的春机,吹遍大江南北。农民不但不交农业税,还要领植补款。
  “我赞美祖国的现在,更三倍的赞美祖国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