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浏览文章

风中的牌子
作者:广东省 李志强 来源:中国百家文化网 浏览次数:6357次 更新时间:2018-09-07

  在局办公楼八楼搞楼道走廊和办公室室内卫生的小毛,感到有些诧异:各间办公室的外的门框左上侧墙上,挂的都是“局长办公室”、 “副局长办公室”、 “书记办公室”、 “副书记办公室”、“巡视员办公室”之类的牌子;门通常也是虚掩着的,方便自己进去完成任务,唯独走廊东头南侧那一间,挂的是“院长办公室” 牌子,而且那牌子比别的牌子还大,那门总是紧锁着的,没见有谁进去上班。这到底是个什么院长呢?他到底有多大的官呢?小毛怎么也猜不透。

这天,这间“院长办公室”的门,却半开半掩着。小毛朝里一瞧,看见一个陌生老头正弯腰在那里拾掇着什么,便推门进去,问:“您是什么院长?怎么没见来上过班?”老头拉长着脸说:“这关你什么事?”小毛壮着胆子说:“只是您总把门锁着,我没法进……” “去,把西头局长办公室里的辛局长……那个小辛,叫过来!”老头不耐烦地打断小毛的话。小毛赶紧掉头而去。

片刻,小毛跟随着辛局长赶过来。辛局长一把握住老头的手,说:“老领导,您过来怎不提前通知一声啊,我好迎接您呀!” “小辛啊,你们这里的毛头小伙说话口气可大啊。”老领导眼睛朝小毛一瞟。辛局长忙陪着笑脸说:“他是和我局有聘用关系的物业公司新派来的清洁工,还不认得您,请您多包涵。您有什么要办的尽管交给他吧。”然后拉起老头:“走,去我办公室里坐坐,喝杯热茶。”“不坐了。”老头指着地上的一个纸箱说,“早就收拾完了,也就那么些东西,事情倒是还有一件……”说着,领着辛局长来到门外那“院长办公室”的牌子前,把手伸到牌子上摸了摸,又拍了拍。“有什么要办的您尽管吩咐。”听辛局长这么一说,老头立马发声:“那就帮我把这块牌子取下来送到家吧!”辛局长当即吩咐小毛照办,还叫了一名壮年职工帮忙送纸箱……

在一个宿舍楼盘一楼一间面街的出租房前,老头推开出租房门,让壮年职工把纸箱送进房里搁下,再吩咐小毛和壮年职工把牌子挂上房门外的门框上方,自己面向房门,朝着牌子左看右看,又使劲鼓了鼓掌,似乎在庆贺一间新院长办公室的诞生。然后,才让小毛和壮年职工走人。

回来的路上,这位有些供职资历的壮年职工,向小毛聊了老头的一些“传闻”。原来,老头姓关,在这个局当了十多年的局长,辛局长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关局长在“够钟”之前几年,忽然跟从风雅,喜欢上了挥毫拨墨。退休时,向接手的辛局长亮出一份聘书,说自己当上了某书画家协会举办的书画院荣誉院长,要求辛局长大力支持,把局长办公室留给自己作为院长办公室。 辛局长先是一愣,旋即点头答应。可是好景不长,风向转了,上级严令退休人员腾退占用的办公室,老关不得不来收拾东西,从局里的办公室退出来。小毛这才恍然大悟。

当夜,风刮得紧。次日清晨,小毛在上班路上从老关家的楼盘经过时发现,昨天刚刚挂牌的出租房门框上,那块牌子不见了。


后妈的鸡蛋和野韭菜


黄梧的亲妈生下黄梧后第二天就与世长辞了。爹爹为了让这条小命能活下去,就把黄梧送到外婆家,要把他送人。待字闺中的聋哑姨妈知道要把黄梧送人,用手比划着拼命阻拦。面带愁容的外婆也用手比划着:“不送人,就由你抚养……”姨妈从外婆手中一把接过黄梧,用脸亲了亲他那粉嘟嘟的小脸蛋。从这天开始,就用米粥鸡蛋糊糊喂养起这条小生命来。

黄梧半岁的时候,爹爹为了养家糊口,离家南下深圳打工。爹爹走后,姨妈就走进了黄梧家。那时候,黄梧和两个哥哥天一黑就依偎在姨妈的身边,像三只小狗崽儿,挤来挤去。有时,黄梧钻进了姨妈的被窝里。姨妈拍着他的小屁股,嘿嘿乐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第二年桃花盛开时节,姨妈再一次走进黄梧家。这一次,她的身份变了,变成了黄梧的后妈。那时候,爹爹长年在外,后来又因为患了严重的风湿骨痛关节炎而返回家乡,成了一个行动不便,干不了重活的人,这个五口之家的重担就压在了后妈的身上。可后妈从来没有怨言,她常常起大早,从邻居家借米为几个孩子熬粥吃,自己喝水充饥,饿着肚子到生产队地里干活;即使东挪西借,卖掉了当年的陪嫁凑学费,也没让几个孩子辍学,直到黄梧的两个哥哥迈进大学的校门。

当黄梧到了入学年龄时,后妈又像送她的两个哥哥那样,把穿着她亲手做的土布衣裤的黄梧,翻山越岭送进四里地外的小学学堂。这一年的九月九日,时值中午,后妈来到黄梧的教室,抹着额头上的汗水,用手比划着说:“梧伢子,今天是你过生日呢。”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了两个煮鸡蛋。黄梧叫了一声“妈”,捧着鸡蛋抽泣起来。没想到就是这一声“妈”,让正伏在课桌上午睡刻的同学扬起头来,用看耍猴一样眼神冲着黄梧的聋哑妈妈发笑。后妈露出惶恐忧伤的眼神,呆呆站了一会,转身走了……此后,黄梧为了躲避同学们嘲笑的眼神,总是默默地埋头看书,却把自己 “看”成了吸引全班眼球的尖子生。一年后放暑假,黄梧背着书包,依然穿着那身已经磨花了的土布衣裤一身风尘地回了家,黄梧把一份写满优秀的成绩单递给后妈。后妈看了哽咽着说:“梧伢子,你辛苦了!”这年开学时,黄梧还是穿着后妈做的土布衣裤,翻山越岭去上学……

黄梧上中学那天,穿着后妈从商店买来的新衣裤,走进了四十地外的县城中学学堂。这一年的九月九日,后妈来到黄梧的学校的大门外,还没顾上抹一抹额头上的汗水,就用手比划着说:“梧伢子,今天是你过生日呢。”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了四个煮鸡蛋。黄梧接过来看了一眼,说:“你快回吧,路远着呢。”后妈只是向校门内瞅了一眼,便善解儿意地转身走了。

黄梧上高三开学不久后的九月九日,后妈来到黄梧学校的后门外,气喘吁吁地从怀里掏出八个煮鸡蛋。黄梧没接,说:“煮鸡蛋没你暑假时做的野韭菜煎鸡蛋香。你还是拿回去吧!”后妈像做了错事一样,默默地转身走了。

几天后,黄梧的堂弟黄桐找到县城中学学堂,告诉他一个意外的消息:后妈为了寻找野韭菜,在村后的一条山涧边摔伤了右腿,幸亏被上山打柴的黄桐及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黄梧一听,哭了。毕业前夕,黄梧谢绝后妈要求他考大学的手势,走上了穿军装的人生之路。入伍那天,后妈默默地跟在黄梧的身后,一拐一瘸送了一程又一程……

一年又一年后的一个九月九日,时任连长的黄梧随所在部队外出执行任务,正好经过家乡村前的山间公路。营长说,你回家看看爹妈吧。黄梧高兴地回到家,可后妈不在。已经走动不了的爹爹说,后妈外出干活去了,就住在邻舍的黄桐已经跑去寻找她。黄梧在家焦急地等啊等,等到归队的时间了,后妈还不见回来,只好匆匆告别爹爹赶紧归队。当军车徐徐启动的时刻,远远地出现了后妈那熟悉的身影;细看,她老人家手里还提着一竹篮鸡蛋和野韭菜。连队指导员建议黄梧下令军车停下,黄梧说不行,因为这辆军车一停,整个部队的几百辆军车都得延误。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

军车往前越走越快,一拐一瘸地跟在车后的后妈越跑越急……指导员和全连战友一叠连声地大喊:“大——妈!您回去吧!

站在军车尾部的黄梧急得高叫:“别喊了!我妈是个聋哑人,什么也听不见!”叫罢双膝一跪,朝着后妈的方向磕了个响头。然后,泪流满面地打着大幅度的手势:

我的亲妈妈啊,您回去吧!儿子下次回乡探亲,再来吃您的鸡蛋和野韭菜……

 

借 钱


李阿婆的老伴走得早,她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女拉扯大,大儿子、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远方的城市打拼,很少回来,只有小女儿出嫁在本村经常回娘家照顾自己。

李阿婆早年白日下田耕作,夜晚刺绣挣钱,操劳过度,上了年纪后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近来又患了重病,已经熬不了多少时日了。弥留之际,大儿子和二儿子两家终于挤出时间回来了。李阿婆使出吃奶的劲睁开紧闭多日来的双眼,看着眼前的两个儿子说:“你们都有了出息,不用我操心什么了。这辈子没给你们留下什么,只留下了一个心愿:你们两个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村里的王老伯分别找上门来借了一千元给我解决学费困难,说是日后有钱就还,没钱就算了。虽说这两千元后来都还了,总还是欠了人家的人情。现在,他的大孙子考上大学了,他家境也不好,我想你俩主动借给他三千元,哦,如果只借给两千元,又太像‘还礼’了。”

听完李阿婆的话,老大有点动心了,刚要说声“好”,脚后跟被踢了一下,一回头,看到老婆朝自己挤鼻子弄眼睛,忙把已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老二见老大没说话,偷偷看了自己的老婆一眼,见她正紧紧盯着自己,顿时也有口难开。

    冷场片刻后,小女儿开口了:“娘,您放心吧,我是近水楼台,这钱,我来借给王老伯。大哥二哥他们可能也都有难处,再说,他们离家那么远,王老伯还钱也不容易呀。”这时,李阿婆的大儿媳二儿媳立马附和着说:娘,这阵我们真的也不宽裕,不过您放心,我们日后会帮衬三妹的。”李阿婆叹息一声,对小女儿说:“你要尽快把钱借给王老伯……”说着,头一歪,断了气。

老大老二办完丧事就带着家人回远方的城市去了。小女儿急忙凑了三千元来到王老伯家。王老伯听她说明来意,微笑着从柜子里拿出一本“书”递给她,说:“你娘一生肯干能干,省吃俭用,为自己买了一份死后付给后人二十万元保险金的终身寿险。这是你娘的遗嘱和保单。遗嘱交代,如果来还借钱给我的是你大哥和二哥,他俩可以拿走保险金的一半,另一半归你;如果他们没来,这保险金就全是你的。真是如俗话所言:有孝心、有情义的人终有好报啊!”

“吧嗒!”小女儿的泪珠滴落在保单上。 


就多那么一点


“就多那么一点嘛。”是苏木的一句口头禅。

还在念小学的时候,苏木就经常把自己的名字“苏木”写成“苏术”。老师指出错处,他还嘴硬,说,不就多那么一点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呀!长大成人后,他在村学校当会计,就因为在上报的经费预算数字中“多了那么一点”,使全校老师一个月领不到薪水。虽然闹了个笑话,可随后还是纠正了数字中的小数点,补发了老师的薪水。这似乎真的印证了他那句“有什么大不了的呀!”

再后来,苏木当上了村主任,他的脾性和那句口头禅还是没改。苏木新官上任的时候,恰逢计生政策上放开二胎。考虑到村里很多青壮年早已外出打工,不少本村人的户口都已迁往异地,为了缓解村里人口减少的局面,苏木拿出了一个“二孩之家,孩子上学免交一切学杂费”的优惠措施,经村委会通过后,他亲自跑到村里最醒目的宣传栏的墙上刷出一条标语式的通告,不曾想竟刷成了“二孩之家,兔交学费!”也许是惯性使然吧。弄得一些老实听话的二孩之家,真的抱着家养兔子,赶到学校去“交费”。啼笑皆非的家长、老师向苏木提意见,他回答的还是那句口头禅:不就多那么一点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呀!

说罢,苏木拍拍屁股,就赶去镇上万寿宫酒家参加一个老友聚餐。这次聚餐由苏木请客,共邀请了十人,其中九人陆续到齐,桌上的小凉菜都上了,就差多年不见的老战友刘顺没见踪影。正当老友们都以为他不会来了的时候,他步履匆匆推门而入。苏木急忙站起来,迎上去,先例行公事般和刘顺握了握手,随即又右手握拳,往对方的胸口就是一“点”,没想到他竟像配合摔打练习一样立马倒地,经苏木扶起来后,在餐桌边坐了片刻,就说自己不太舒服,起身告辞了。老友们都为刘顺悬着一颗心。苏木却笑着说,没事的,不就多了那么一“点”嘛!心想,这刘顺也真是,战友见面往对方的胸口“点”他一拳,这不是当年我俩一起参加县里的基干民兵集训时,从部队教官那里学来的习惯动作么,何必这样演戏呢?

第二天,苏木一早就接到王乡长的电话,说村民把那条标语式的通告投诉到了乡政府,要求他马上把那个“兔”字改掉,乡里当天要派人来督导落实情况。无奈,苏木一口气跑到通告前,把两条板凳叠起来,爬上去执行乡长指示。这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掏出来接听,身子突然一晃,和板凳一起摔翻下来。

原来,手机是刘顺的老伴打来的,她说:老刘昨日被家人送去医院作了检查,他胸部因心血管病放的两个支架,被苏木那一拳打倒了一个……今天,医院又给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你苏木必须火速赶去医院,给我老刘一个说法!

“老战友啊,我不就是对你多加了那么一‘点’么?你如今怎么连一‘点’也经受不起了呢?”掉落地上的苏木,喃喃自语。


柳倩的偏方

 

董大嫂是村里重量级的肥姐,她和苗条身段的同村姐妹柳二嫂是儿女亲家。董大嫂本来对自己肥并不很在意,后来儿子成家之初,她只要往亲家婆身边一站,就觉得活像一个冬瓜垂在柳条旁,自己的身段被柳二嫂比下去了,心里便觉得有些难堪。

据说肥胖多半是因为内分泌系统有问题,幸好儿媳妇柳倩在广州一家医院内分泌科当医生,虽然远隔千里之外,但如今交通工具发达,去一趟不难。董大嫂这么一想,便特地到广州去让儿媳妇看病减肥,可两个月后返乡,依然像冬瓜一个。好在柳二嫂自从柳倩出嫁后,身材渐渐变得越来越富态,董大嫂和她在一块时,觉得反差已经不大,心里才爽快、平衡了。

后来,柳倩怀了孕,柳二嫂在柳倩的请求下去她家帮忙,直到孩子满三岁进了幼儿园才回乡。董大嫂惊讶羡慕而又嫉妒地发现,走时也像冬瓜一般的亲家婆如今又恢复了从前的“原形”,变得倩影苗条。问她在柳倩那里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柳二嫂总是笑笑,支吾着岔开话题。

董大嫂不禁开始怀疑,柳倩对自己偏心,有治胖偏方只用在亲娘身上,对家婆保密。她私下对自己的老公说:看来,柳倩名义上是请她妈去帮忙带外孙,实际上呢,是用偏方给她妈减肥。老公听罢,笑了笑,没吱声。

好在逢上了开放二胎的好时代,不久柳倩又怀了孕。这一次,董大嫂抓住机会,主动赶到广州去给儿媳妇帮忙。临走时悄悄对给自己送站的老公说,这一次,我要用实际行动打动柳倩,对我也拿出她的偏方。你等着瞧吧!

转眼就是三年。董大嫂返乡的时间到了。这天,早就盼望老婆从儿媳妇那里回到自己身边的老公,跑到火车站门口接站。面对迎面飘来的董大嫂,竟然老半天还认不出来:原来的“冬瓜”身材,已经变得纤纤瘦瘦,活像一根弱不禁风的柳条!

“真打动柳倩啦,她拿出的是什么偏方?”老公问。

董大嫂只是笑笑,支吾。

董大嫂越不肯说,老公越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怎么,你对我也偏心、保密啦?”

“偏方么?就一味药:带孙!”对自己这三年来担惊受怕吃不好睡不香的滋味,董大嫂三言两语哪能说得清。

丹参?老公一愣,活像一个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

 

雪域红莲


一望无际的雪原,白雪皑皑疆域,万里银装的边疆。只有天地间的一片亮色,边防线上的一团火红!倾听着没有分贝的天籁,凝望着茫茫一片的界地。坚守着始终如一的信念,跳跃着华茂青春的音符,珍藏着万紫千红的春色,履行着崇高神圣的使命——红莲!守卫在雪疆边陲的一颗红心!

谁的眸子为这片亮色化成光,谁的追寻因这团火红变成风,谁的向往望被这信念所吸引,穿千重山越万道水,从葱葱南国飞到皑皑雪原——红豆!献给雪域红莲的一片纯情!

啊,这茫茫天地间的一片亮色,这皑皑边防线上的一团火红……

 

寻找幸福的鱼儿


一条寻找幸福草鱼钻进了渔网,却怎么也找不到通向幸福的出路,没有出路就意味着没有生路。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里面急躁地转来转去。

突然,一个声音从网外传了过来:喂,你在那是玩得那么起劲,幸福吗?

原来是条锦鲤在羡慕地隔网观赏。

哦,我在跳自由独舞!你看这里多幸福啊!既好玩,又有可口的食物。草鱼拿起一块鱼饵,朝着锦鲤晃了晃,你看,这个多么鲜美啊!


也在正寻找幸福的锦鲤也钻了进来。可是,不久锦鲤就发觉上当了,因为它也像草鱼那样,找不到出路了。
    锦鲤和草鱼纠结在网里,大吵大闹。锦鲤嚷道:你不是说这里很幸福吗?你这个骗子!草鱼辩解:你进来,我就不孤单了,不就幸福吗?
    喂,你们在那里干什么? 幸福指数高吗?一条桂花鱼在外面问。


锦鲤和草鱼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闹着玩啊!这里幸福指数高……

桂花鱼一听,马上钻了进来。不久,它同样发觉上当了,它也找不到出路了。于是,渔网里传来了桂花鱼和锦鲤、草鱼的大吵大闹声,你这个骗子……

你们那里又是揭骗子,又是求生路,又是找出路,又是找幸福,可真热闹呀!网外响起青鲢的声音。

原来是青鲢兄弟啊!我们正在玩一种揭骗子谎言、追幸福梦想的游戏,好好玩哟!你要不要也来试试?草鱼说。锦鲤和桂花鱼哈哈大笑,随声附和。

你们不要诱惑自家兄弟啦,我已经是一条“过来鱼”。青鲢说,像你们一样,曾经钻进了人放置的渔网里,人智商比我们不知高多少倍,你们不可能找到出路了。只要人把一收,你们就乖乖地成了猎物,还谈何幸福?

网里的三条鱼听了,异口同声,嚎啕痛哭。

别哭啦!你们的生路或许还有。青鲢接着说,你看,我这条被人网捕过的鱼,不是还活着吗?

三条鱼破涕为笑,忙问缘由。

因为现代人也在追求幸福,他们懂得要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让我们鱼和其他动物都幸福,他们自己才能幸福。青鲢不顾网里的三条鱼着急,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他们设网捕捉你们,很可能像那次捕捉我一样,是为了行善、放生啊!

就算我们交上了这种好运吧?可是,我们本来活得好好的,人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我们呢?三条鱼不解地问。

这个嘛,我也弄不懂;你们到时问人去吧!

可是,人能听懂我们的话吗?


  青鲢无语。